布渣葉,又稱破布葉,是一種植物破布葉,具有清熱利濕、健胃消滯的作用。主要用於治療感冒發熱、黃疸、食欲不振、消化不良、腹脹疼痛、腹瀉、潰瘍、蜈蚣咬傷等疾病。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,布渣葉還具有鎮痛、抗炎、降血脂、抗衰老、殺蟲劑等藥理作用。目前,人們常用布渣葉和綠茶代替茶,具有去除脂肪、促進消化的作用。但服用布渣葉應注意以下事項:1.禁止孕婦服用布渣葉;2.對布渣葉過敏的人禁止服用布渣葉。體質過敏的人應謹慎服用布渣葉。

布渣葉的功效與作用:消食化滯,清熱利濕
布渣葉為嶺南地區常用的中草藥,當地人在涼茶中加入布渣葉以清熱消食化滯。布渣葉淡滲利濕,微寒以清熱,可以有效調整人體內環境。主要用於中暑,食欲不振,消化不良,濕熱食滯之脘腹痛,食少泄瀉,濕熱黃疸。
布渣葉的食用禁忌,布渣葉的食用方法
1、適宜人群:飲食積滯、感冒發熱、濕熱黃疸者
2、禁忌人群:孕婦慎服
3、食用方法:
泡茶,將布渣葉配以山楂、蜜棗煲成蜜刺布渣茶,由於布渣葉及山楂肉均有去脂的作用,男女老幼均可服用,而當中有香甜的蜜棗,更適合肥胖人群解饞之用,注意服用前諮詢下中藥師。
布渣葉的藥理知識
【中藥名】布渣葉 buzhaye
【別名】崩補葉、泡蔔布、山茶葉、蓑衣子、破布葉、麻布葉。
【英文名】Microctis Folium
【藥用部位】椴樹科植物破布葉的葉。
【產地分佈】布渣葉生於山谷、丘陵、平地或村邊、路旁的灌木叢中。分佈於廣東、海南、雲南、廣西等地。
【採收加工】夏、秋季採收。摘取葉片,陰乾或曬乾(不宜在烈日下曝曬,否則色黃質次)。
【藥理研究】布渣葉水提物對離體豚鼠心臟有增加冠脈血流量的功效與作用,並能提高小鼠耐缺氧能力,對垂體後葉素所致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有保護作用,增加麻醉兔的腦血流量,降低血壓與腦血管阻力。
【化學成分】布渣葉含黃酮類成分,有異鼠李黃素、山柰黃素、槲皮黃素、5,6,4′-三羥基-3′-甲氧基黃酮-7-0-鼠李糖基葡萄糖苷、5,6,8,4′-四羥基黃酮-7-0-鼠李糖苷等。
【性味歸經】味甘、淡,性微寒。歸脾經、胃經。
【功效與作用】清熱消滯、利濕退黃。屬清熱藥下屬中的清熱瀉火藥。
【臨床應用】用量15~30克,煎服;亦可配作涼茶用。用治感冒、食滯、濕熱食滯之脘腹脹痛、食少泄瀉、濕熱黃疸,也有用治急性黃疸型肝炎,單純性消化不良。
【現代炮製方法】夏、秋二季採收,除去枝梗和雜質,陰乾或曬乾,切絲。
【使用禁忌】孕婦慎服

布渣葉的配伍藥方
1.治消化不良;腹瀉:布渣葉、番石榴葉、辣蓼各18克。水煎服,每日兩劑。重症適當配合補液及抗菌素治療。
2.治小兒食欲不振、食滯腹痛:布渣葉、崗梅根、山楂、麥芽各9克,水煎服。
布渣葉的複方製劑
含有布渣葉的複方製劑有:
●胃腸寧片
清熱祛濕。於大腸濕熱所致的泄瀉,見大便稀溏、腹痛不適、 肛門灼熱、口苦身熱;急性胃腸炎見上述證候者。
●快應茶
解暑清熱,生津止渴。用於傷風感冒等。
●保兒安顆粒.
健脾消滯,利濕止瀉,清熱除煩,驅蟲治積。於食滯及蟲積所致的厭食消瘦,胸腹脹悶,泄瀉腹痛,夜睡不寧,磨牙咬指等。
●神農茶顆粒(沖劑)
消暑清熱,生津止渴。用於傷風感冒。
●廣東涼茶
清熱解暑,去濕生津。用於四時感冒,發熱喉痛,濕熱積滯,口幹尿赤。
布渣葉的鑒別用藥
布渣葉與雞矢藤:兩藥均寒涼,具有消食化滯之功,用於飲食積滯。
然布渣葉又清熱利濕,可用於感冒發熱,濕熱黃疸。
雞矢藤又止痛,解毒,祛濕,可用於脅肋脘腹疼痛,濕疹,瘡瘍腫痛。
布渣葉的注意事項
妊娠及哺乳期婦女:懷孕、計畫懷孕或是在哺乳期,需及時告知醫生並諮詢是否可用中藥治療。
兒童:兒童用藥須在醫生指導和成人監護下進行。
對本品過敏者禁用,過敏體質慎用。
中藥使用需要辨證論治、進行臨床個體化治療。因此,用藥前請諮詢專業醫生,在醫生指導下規範用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