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劑-小青龍湯(解表散寒,溫肺化飲)

【方劑出處】小青龍湯,出自漢·張仲景《傷寒論》

【配方組成】麻黃三兩,去節(9克);芍藥三兩(9克);細辛三兩(3克);幹薑三兩(6克);甘草三兩,炙(6克);桂枝去皮(6克);五味子半升(6克);半夏半升,洗(9克)。

【用法用量】上八味,以水一鬥,先煮麻黃,減二升,去上沫,內諸藥,煮取三升,去滓,溫服一升。現代用法:水煎溫服。

【功效】解表散寒,溫肺化飲。

【主治】外寒內飲證。惡寒發熱,無汗,頭身疼痛,咳嗽氣喘,痰多清稀,甚則咳喘不能平臥,或幹嘔,或頭面四肢浮腫,舌苔白滑,脈浮。

【方解】小青龍湯證為素有內飲,複感風寒,外寒引動內飲所致。風寒束表,皮毛閉塞,則惡寒發熱,無汗,頭身疼痛;外寒引動內飲,致寒飲犯肺,肺失宣降,故喘咳痰稀量多,甚則不得平臥;若胃氣隨肺氣上逆,則幹嘔;若水飲溢於肌膚,則頭面四肢浮腫;舌苔白滑而脈浮為外寒裏飲之證。治宜解表與化飲配合,使外邪得解,內飲得化。方中麻黃、桂枝相須為用,發汗解表,且麻黃能宣肺平喘咳,桂枝能溫陽化內飲,共為君藥。幹薑、細辛為辛溫之品,既溫肺以化內飲,又辛散助以解外寒,為臣藥。辛溫發散,易耗傷肺氣且傷津,故用五味子斂肺止咳,芍藥益陰血而斂津液,二藥與辛散之品相配,既增強止咳平喘之功,又防麻桂辛散太過,散收相配,相制相成;半夏燥濕化痰,和胃降逆,共為佐藥。方中幹薑長於溫暖脾肺而化飲,細辛長予解表溫肺而化飲,五味子長於收斂肺氣而止咳,凡寒飲犯肺之咳喘,三藥合用,無有不驗,是溫肺化飲的常用組合。炙甘草益氣和中,調和於辛散酸收之間,兼佐、使之用。藥雖八味,配伍嚴謹,既可發表散寒,化飲平喘,又能斂肺兼顧正氣。

【臨床運用】

1.用方要點:小青龍湯為治外感風寒,內停水飲之咳喘證的常用方,以惡寒,發熱、無汗、喘咳、痰白清稀為辨證要點。

2.現代應用:小青龍湯常用於治療慢性支氣管炎、支氣管哮喘、肺氣腫,以及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、肺炎、肺水腫、肺心病等屬於寒飲犯肺者。

3.使用注意:方中藥物多為溫燥之品,故陰虛乾咳無痰或痰熱證者,不宜使用。

【方歌】小青龍治痰飲證,麻桂幹薑芍草同,更有夏辛兼五味,溫陽化飲此方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