錦燈籠的主要功效是清熱解毒、利咽化痰。比如患者出現感冒或者用嗓過度導致的喉嚨水腫、咽喉紅腫等症狀時,就可以利用錦燈籠來清熱解毒、利咽,有退熱解毒的作用。另外,這個藥是苦寒的,有清熱的作用,可以治療咳嗽、咳吐黃痰這種熱咳現象。同時它還有利尿的功能,可以通利小便,治療小便不利。另外錦燈籠可以外用,外用於天皰瘡,也可以用於濕疹。

酸漿、錦燈籠的功效與作用:清熱解毒、利咽化痰、利尿通淋
錦燈籠味苦,性寒,歸肺經,有清熱解毒的功效,有助於清除肺熱、促進新陳代謝、加快體內毒素的排出,非常適合肺熱咳嗽的患者服用。
1、清熱解毒:錦燈籠味苦,性寒,歸肺、肝經,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,在臨床上可以用於緩解熱毒病症,同時還可以用於輔助治療咽喉腫痛、口腔潰瘍、目赤腫痛等病症。
2、利尿通淋:錦燈籠具有清熱利尿通淋的功效,在臨床上可以用於緩解熱淋、石淋、小便不利、淋證等病症。同時還可以用於輔助治療血淋、尿血、乳糜尿等病症。
3、止咳化痰:錦燈籠具有止咳化痰的功效,在臨床上可以用於緩解咳嗽、咳痰、咽喉腫痛、口腔潰瘍等病症。同時,還可以用於輔助治療支氣管炎、肺炎等病症。
4、止血:錦燈籠還具有止血的功效,在臨床上可以用於緩解咳血、衄血、尿血、便血、外傷出血等病症。同時,還可以用於輔助治療支氣管擴張、肺結核、肺膿腫等病症。
5、止痛:如果患者存在關節疼痛的情況,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錦燈籠進行治療,通常具有一定的作用。
患者在服用錦燈籠時,需要注意適量,不可過量服用,以免引起腹痛、腹脹、腹瀉等不適症狀。同時,對於脾胃虛寒、陰虛火旺的患者,需要避免服用,以免加重病情。如果患者服用錦燈籠後出現不適症狀,需要及時就醫,以免延誤病情。
酸漿、錦燈籠的食用禁忌及食用方法
水煎:選取適量的錦燈籠,並放入水中浸泡,泡好後將錦燈籠與水一同放入砂鍋中,用大火將水煮沸後再用小火煎煮,煮好後飲用藥液即可。也可根據病情遵醫囑加入杏仁、玄參等藥物共同煎煮。
酸漿、錦燈籠的藥理知識
【中藥名】錦燈籠
【別名】掛金燈、燈籠果、紅姑娘、天泡果、酸漿實、燈籠兒、王母珠。
【藥用部位】茄科植物酸漿的宿萼或帶宿萼的果實。
【藥材性狀】燈籠狀,常壓扃或有破碎,長3~4.5釐米,直徑2.5~4釐米,表面橙紅色至朱紅色,有的中、上部色較淡。具縱肋10條,有5條呈明顯的縱棱,棱間有明顯的網狀細脈紋,頂端漸尖,微5裂,基部平截或略內凹,著生有長2~3釐米的果梗。中空或內有橙紅色至朱紅色果實。體輕,質柔韌。完整漿果圓球形,直徑1~1.5釐米,表面光滑,基部與宿萼基部相連,常乾癟或壓破。種子多數,扁平卵形,具鉤狀小尖頭,長約2毫米,淡黃色,表面密佈細微網紋。氣微,味酸、甘。
【藥理研究】抑癌;抑菌。漿果鮮汁用平板打洞法對金黃色葡萄球菌、綠膿桿菌等有抑制作用。
【產地分佈】生於田野、山地、林緣及宅旁。我國各地有栽培。除西藏外,全國各地均有分佈。
【採收加工】秋季當宿萼自基部至先端由綠變紅時,連同漿果摘下,乾燥。
【性味歸經】性寒,味苦。歸肺經。
【功效與作用】清熱解毒、利咽、化痰、利尿。屬清熱藥下屬分類的清熱解毒藥。
【臨床應用】用量15~20克,煎服或搗汁服;外用適量,搗敷。用治咽喉腫痛、肺熱咳嗽、小便不利,外治天皰瘡、濕疹。近期用於防治癌症。
【使用禁忌】脾虛泄瀉者及孕婦忌用。

酸漿、錦燈籠的配伍藥方
①治肺熱咳嗽,咽幹舌燥:錦燈籠9克,杏仁6克,玄參9克。水煎服。(《山西中草藥》)
②治急性支氣管炎:錦燈籠9克,桔梗9克,杏仁9克,前胡9克,甘草6克。水煎服。(《山東中草藥手冊》)
③治百日咳:酸漿果實,瓦上燒存性。每服0.3克,白砂糖送下。(《江西中醫藥》1953,(3):22)
④治咽喉腫痛:a.錦燈籠15克,甘草6克。水煎服。(《山東中草藥手冊》);b.錦燈籠15克,牛蒡子9克,甘草3克。水煎服。(《河北中草藥》)
⑤治音啞及咽痛:錦燈籠10個。水煎服。(《遼寧常用中草藥手冊》)
酸漿、錦燈籠的注意事項
1、適宜人群:肺熱咳嗽者、咽喉腫痛者、小便不利者
2、禁忌人群:脾虛泄瀉者、孕婦
3、不宜同食:寒涼食物
錦燈籠沒有明顯的藥物禁忌,但是錦燈籠的性質偏寒,一次性攝入過多可引起胃腸不適,若長期大量服用還有可能會損傷脾胃。因此在服用錦燈籠期間最好不要食用其他過於寒涼的食物,例如西瓜、冷飲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