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青蒿的功效與作用,青蒿的食用禁忌,青蒿的食用方法

青蒿的功效與作用,青蒿的食用禁忌,青蒿的食用方法

青蒿的功效是清虛熱、解暑熱、退黃等。青蒿可用於治療溫邪傷陰會造成陰虛、發燒、夜熱早涼等症狀,尤其是傳染病,還有感染性疾病到了後期的時候,這種陰邪就會傷到陰氣,這個時候是可以用青蒿的。如果是陰虛發熱,暑邪造成的發熱,瘧疾寒熱,用青蒿效果是很好的,它可以起到抗瘧的效果。

青蒿的功效與作用:清熱涼血、除蒸解暑、截瘧

青蒿具有清虛熱、除骨蒸的功效,可用於骨蒸勞熱、瘧疾寒熱、煩熱口幹的治療;青蒿也具有解暑熱的作用,可用於暑毒熱痢、暑邪發熱的治療;青蒿還具有截瘧退黃的功效,可用於虛勞久瘧、濕熱黃疸的治療。

青蒿的食用禁忌及食用方法

1、適宜人群:一般人群均適宜

2、禁忌人群:脾胃虛寒、飲食停滯人群

3、不宜同食:當歸、地黃

《本草經疏》中記載,凡產後脾胃薄弱,忌與當歸、地黃同用。也就是說,正常情況下,青蒿無特殊同食禁忌。但對於脾胃薄弱的產婦來說,青蒿不能與當歸、地黃一起使用,否則會產生副作用。

4、食用方法

煎服

青蒿的配伍方式很多,按方劑取適量青蒿與豬膽、連翹、鮮荷葉、鮮竹葉、金銀花、茵陳、梔子、黃連、黃柏、蛇床子、半夏、陳皮等中藥配伍煎服,可起不同的治療作用。

制膏粉漿

取適量青蒿與青皮、貝母、檳榔、神曲、半夏、甘草中藥配伍打粉,遵醫囑服用即可。患者也可以在藥粉中加入適量蜂蜜,調和成蜜丸,按醫囑每日服用即可。

青蒿的藥理知識

【中藥名】青蒿 qinghao

【別名】草蒿、臭蒿、臭青蒿、香絲草、酒餅草。

【英文名】Artemisiae Annuae Herba。

【藥用部位】菊科植物黃花蒿的地上部分。

【產地分佈】生於山坡草地、荒地、河岸、路旁、村邊。分佈於廣東等地。

【採收加工】夏、秋季花盛開或結果時採收。割取地上部分,除去老莖,陰乾或曬乾。

【藥材性狀】莖圓柱形,上部多分枝;表面黃綠色或棕黃色,具縱棱線;質略硬,易折斷,斷面中部有髓。葉互生,暗綠色或棕綠色,卷縮易碎,完整者展平後為3回羽狀深裂,裂片及小裂片矩圓形或長橢圓形,兩面被短毛。氣香特異,味微苦。

【藥理研究】有抗菌、抗病毒、抗寄生蟲、抗腫瘤、解熱作用;調節機體免疫功能;可減慢心率,抑制心肌收縮力,降低冠脈流量,降低血壓,且有一定抗心律失常作用;尚能保護肝臟,防護輻射,縮短戊巴比妥睡眠時間等。

【化學成分】主含多種倍半萜內酯、黃酮類、香豆素類、揮發油等。另含青蒿素、青蒿醇、青蒿酸、青蒿酸甲酯、槲皮素、小茴香酮、蒿屬香豆精等成分。

【性味歸經】性寒,味苦、辛。歸膽經、肝經。

【功效與作用】清熱解毒、除骨蒸、截瘧。屬清熱藥下分類的清虛熱藥。

【臨床應用】用量6~12克,煎服,入煎劑宜後下。用治溫病、暑熱、骨蒸勞熱、暑邪發熱、瘧疾、痢疾、陰虛發熱、瘡癢、濕熱黃疸等。

【使用禁忌】產後血虛,內寒作瀉,及飲食停滯泄瀉者,勿用。

青蒿的配伍藥方

①治中暑:青蒿嫩葉搗爛,手撚成丸,黃豆大。新汲水吞下,數丸立愈。(《本草匯言》)

②治暑毒熱痢:青蒿葉30克,甘草3克。水煎服。(《聖濟總錄》)

③治溫瘧痰甚,但熱不寒:青蒿60克(童子小便浸,焙),黃丹15克為末。每服6克,白湯調下。(《仁存堂經驗方》)

④治鼻中衄血:青蒿搗汁服之,並塞鼻中。(《衛生易簡方》)

⑤治聤耳膿血出不止:青蒿搗末,綿裹納耳中。(《聖惠方》)

⑥治牙齒腫痛:青蒿一握,煎水漱之。(《濟急仙方》)

⑦治瘊子:新汲水按青蒿汁,調蛤粉敷之。(《百一選方》)

⑧治蜂螫人:嚼青蒿敷之。(《肘後方》)

青蒿的現代炮製方法

原藥材,除去殘根等雜質,下半段水浸1 ~ 2小時。上半段淋水,潤透,切短段,曬乾或低溫乾燥。

青蒿的複方製劑

蒿鱉甲湯

養陰透熱。主治溫病後期,邪伏陰分證。夜熱早涼,熱退無汗,紅苔紗,脈細數。

清滑散

清虛熱,退骨蒸。主治肝腎陰虛,虛火內擾證。骨蒸潮熱,或低熱:久不退,形體消瘦,唇紅顴赤,困倦盜汗,或口渴心煩,紅少苔,脈細數等。

蒿芩清膽湯

清膽利濕,和胃化痰。主治少陽濕熱證。寒熱如瘧,寒輕熱重,口苦膈悶,吐酸苦水,或嘔黃涎而粘,甚則幹嘔呃逆,胸脅脹疼,小便黃少。

青蒿的注意事項

●本品苦寒,脾胃虛弱,腸滑泄瀉者忌用。

●用藥期間需注意忌食寒涼、冷食物、忌食辛辣油膩食物,忌煙酒。

●妊娠及哺乳期婦女:如果您已經懷孕、計畫懷孕或是在哺乳期,請及時告知醫生並諮詢是否可用中藥治療。

●兒童:兒童用藥須在醫生指導和成人監護下進行。

●請妥善保存藥材,不要將自己所用藥材給予其他人使用。

●忌用銅、鐵器煎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