龍膽是一種中藥,藥用價值非常廣泛,具有清熱燥濕、泄肝膽火、促進消化等功效,對治療頭痛、咽痛、陰囊腫痛、陰部濕癢、口苦、黃疸有一定的作用,建議平時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。
龍膽的功效與作用:保肝利膽、抗菌、清熱燥濕
龍膽是龍膽科植物龍膽、條葉龍膽、三花龍膽以及滇龍膽的根與根莖,是常見中藥材,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。
1、保肝利膽:能減輕肝組織細胞變性和壞死,具有降轉氨酶的作用,可以收縮膽囊、增加膽汁分泌,從而達到利膽目的。
2、抗菌:龍膽也有一定的抗菌作用,對多種致病菌都有抑制效果,有效促進炎症細胞的吞噬功能。
3、清熱燥濕:其性寒味苦,具有較強的清熱功效,可以去除體內濕熱,緩解因濕熱導致的黃疸、濕疹瘙癢等不適症狀。
4、瀉火:龍膽苦寒燥濕,可以入肝經和膽經,有效清除肝內和膽內的實火,可改善肝火頭痛、目赤耳聾、驚風抽搐等症。
龍膽的食用禁忌及食用方法
1、適宜人群:濕熱黃疸、濕疹瘙癢、目赤、口苦、驚風抽搐者
2、禁忌人群:脾胃虛弱及陽虛無火者
3、不宜同食:柑橘類水果
柑橘類水果中含有大量維生素c,維生素c會將龍膽草所含苷類分解成為苷元和糖,進而影響療效。
4、注意事項
脾胃虛寒者忌用,陰虛津傷者慎用。
用藥期間需注意忌食寒涼、生冷食物、忌食辛辣油膩食物,忌煙酒。
妊娠及哺乳期婦女:如果您已經懷孕、計畫懷孕或是在哺乳期,請及時告知醫生並諮詢是否可用中藥治療。
兒童:兒童用藥須在醫生指導和成人監護下進行。
本品氣微,味甚苦。以色黃或色黃棕色者為佳。生用。
請妥善保存藥材,不要將自己所用藥材給予其他人使用。·忌用銅、鐵器煎藥。
5、食用方法:水煎
將龍膽草放入鍋中,加上適量清水煎煮。先用大火煮開,再改為小火繼續煎煮,半個小時左右即可。

龍膽的藥理知識
【中藥名】龍膽 longdan
【別名】膽草、地膽草、龍膽草、四葉膽、草龍膽。
【英文名】Gentianae Radix Et Rhizoma。
【來源】龍膽科植物龍膽、條葉龍膽、三花龍膽.或滇龍膽.的根或根莖。
【產地分佈】生於草甸子、灌叢中。分佈於黑龍江、吉林、遼寧、內蒙古等地。
【採收加工】春、秋兩季均可采挖根及根莖,以秋季采者品質較好。除去泥土雜質,曬乾,或切段後乾燥備用。
【藥材性狀】根莖呈不規則塊狀,長0.5~3釐米,直徑0.5~1釐米;表面灰棕色或深棕色,上端有多個莖痕或殘留莖基,周圍和下端叢生多數細長的根。根圓柱形,略扭曲,長10~20釐米,直徑2~4毫米;表面淡黃色或黃棕色,上部多細密的橫皺紋,下部有縱皺紋及細根痕。質脆,易吸潮變軟;斷面略平坦,黃棕色,木部呈黃白色點狀,環列,髓明顯。氣微,味極苦。
【藥理研究】具有保肝、利膽、抗炎、抗過敏、鎮靜、降低體溫、抗驚厥、鎮痛作用、抗病原體、驅蛔蟲、降血壓、利尿、健胃、興奮小腸、使骨骼肌鬆弛等作用。
【化學成分】含龍膽苦苷、當藥苷、艽堿丙、山柰酚、當藥苦苷、痕量苦當藥酯苷、龍膽堿及龍膽黃堿。條葉龍膽含三花龍膽苷、阿魏酸、水楊酸、龍膽苦苷和獐牙菜苦苷。
【性味歸經】性寒,味苦。歸肝經、膽經。
【功效與作用】清肝火、除濕熱、健胃。屬清熱藥下分類的清熱瀉火藥。
【臨床應用】用量2.5~4.5克,治療目赤頭暈、耳聾耳腫、脅痛口苦、咽喉腫痛、驚癇抽搐、濕熱瘡毒、濕疹、陰腫、陰癢、小便淋痛、食欲不振。龍膽有保肝、利膽、健胃、抗炎及免疫、抗甲亢、抗菌、鎮痛鎮靜等藥理作用。
【使用禁忌】脾胃虛弱及陽虛無火者禁服。

龍膽的配伍藥方
①治急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:龍膽、茵陳各12克,郁金、黃柏各5克。水煎服。(《青島中草藥手冊》)
②治卒然尿血,莖中痛:龍膽一把,水煎服。(《本草匯言》)
③治小兒夜間通身多汗:龍膽不拘多少,或加防風,為末,醋糊丸綠豆大。每服五七丸,米飲下。(《幼科類萃》通神丸)
④治高血壓:龍膽9克,夏枯草15克。水煎服。(《福建藥物志》)
龍膽的炮製方法
龍膽:取原藥材,除去雜質及殘莖,洗淨,悶潤至透,切厚片或段,乾燥。篩去碎屑。
酒龍膽:取龍膽片或段,噴淋定量黃酒拌勻,稍悶潤,待酒被吸盡後,置炒制容器內,用文火加熱,炒幹,取出放涼。龍膽片或段每100kg;用黃酒10kg。
龍膽的複方製劑
含有龍膽的複方製劑有以下幾種:
龍膽瀉肝湯
清瀉肝膽實火,清利肝經濕熱。主治肝膽實火上炎證,肝經濕熱下注證。
菌膽平肝膠囊
清熱,利濕,退黃。用於肝膽濕熱所致的脅痛、口苦、尿黃、身目發黃;急、慢性肝炎見上述證候者。
龍膽瀉肝丸
清肝膽,利濕熱。用於肝膽濕熱,頭暈目赤,耳鳴耳聾,耳腫疼痛,脅痛口苦,尿赤澀痛,濕熱帶下。
瀉肝安神丸
清肝瀉火,重鎮安神。用於肝火亢盛,心神不寧所致的失眠多夢,心煩;神經衰弱症見上述證候者。
瀉青丸
清肝瀉火。用於肝火上炎所致耳鳴耳聾,口苦頭暈,兩脅疼痛,小便赤澀。
複方益肝丸
清熱利濕,疏肝理脾,化瘀散結。用於濕熱毒蘊所致的脅肋脹痛、黃疸、口千口苦、苔黃脈弦;急、慢性肝炎見上述證候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