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劑-當歸四逆湯(溫經散寒,養血通脈)

【方劑名】當歸四逆湯,出自《傷寒論》

【組成】 當歸三兩(12g) ,桂枝三兩去皮(9g) ,芍藥三兩(9g), 細辛三兩(3g) ,甘草二兩,炙(6g), 通草二兩(6g), 大棗二十五枚,擘(9枚)。

【用法】上七味,以水八升,煮取三升,去滓,溫服一升,日三服。現代用法:水煎服。

【功效】溫經散寒,養血通脈。

【主治】血虛寒凝經脈證。手足厥寒,舌淡苔白,脈沉細或細而欲絕,或寒人經絡,腰、股、腿、足疼痛等。

【方解】本方證由營血虛弱,寒凝經脈,血行不利所致。素體血虛而又經脈受寒,寒邪凝滯,血行不利,陽氣不能達於四肢末端,營血不能充盈血脈,遂呈手足厥寒,脈細欲絕。其手足厥寒只表現為掌至腕、踝不溫,與四逆湯之四肢厥逆有別。治宜溫經散寒,養血通脈。方中當歸甘溫,養血和血,既補營血之虛,又行血脈之滯;桂枝辛溫,溫經散寒溫通血脈,共為君藥。芍藥養血和營,助當歸補血充脈;細辛溫經散寒,助桂枝溫通行血,共為臣藥。通草(為現代之木通)通經脈,以暢血行;炙甘草、大棗健脾益氣,以資生血之源,共為佐使藥。諸藥合用,溫而不燥,補而不滯,共奏溫經通脈之效,使陰血充,客寒除,陽氣振,經脈通,手足溫,諸證自愈。

【臨床運用】

1.用方要點:本方為治血虛寒厥證的代表方,也是養血溫經散寒的常用方。臨床應用以手足厥寒,舌淡苔白,脈細欲絕為辨證要點。

2.現代運用:本方常用於血栓閉塞性脈管炎、無脈症、雷諾病、小兒麻痹、凍瘡、婦女痛經、肩周炎、風濕性關節炎等屬血虛寒凝者。

【使用注意】少陰陽虛寒厥者,本方不宜使用。凍瘡後期,寒鬱化熱,而熱證較明顯者禁用。

【功用鑒別】張仲景以“四逆”命名的方劑有四逆散、四逆湯與當歸四逆湯,三方均治四肢厥逆證,但其病機用藥卻各不相同。四逆散證是因外邪傳經入裏化熱,陽氣內鬱而不達四末所致,故其冷不甚,或指頭微溫,按之稍久則有溫感,又見身熱、脈弦等;四逆湯證是因陰寒內盛,陽氣衰微,無力溫煦四末所致,故其厥逆嚴重,冷過肘膝,並伴有神疲欲寐、腹痛下利、脈微欲絕等;當歸四逆湯證是因血虛受寒,寒凝經脈,陽氣不達四肢末端,血行不暢所致,因其寒邪在經不在髒,故厥逆較輕,僅在腕、踝,並伴肢體疼痛等症。因此,三方用藥、功用全然不同,正如周揚俊所言:“四逆湯全在回陽起見,四逆散全在和解表裏起見,當歸四逆湯全在養血通脈起見。”(《溫熱暑疫全書》)

【方歌】 當歸四逆芍桂枝,細辛甘草木通施,血虛寒厥四末冷,溫經通脈最相宜。

哪些人嚴禁使用當歸四逆湯?

對本品過敏者禁用。

孕婦禁用。

少陰陽虛寒厥者,均當忌服。

凡亡陽之手足厥冷者,或肝氣鬱結之四逆者,或陽極似陰、熱深厥深之四逆者,均當忌服。

哪些人需要謹慎使用當歸四逆湯?

過敏體質者慎用。

陰虛火旺、體質虛弱者慎用。

特殊人群能否使用當歸四逆湯?

妊娠:妊娠期婦女禁用,如果您已經懷孕、計畫懷孕或是在哺乳期,請告知醫生。

兒童:兒童用藥須在醫生指導和成人監護下進行。

老年人:年老體弱者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。

其他:糖尿病患者及有高血壓、心臟病、肝病、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。

當歸四逆湯與哪些藥物會有相互作用?

本品如與其他藥物同時使用可能發生藥物間相互作用,因此,如果您正在使用其他藥物,用藥前請諮詢醫生,並將您所有已確診的疾病及正在接受的治療方案告知醫生。

當歸四逆湯的具體用法是什麼?

當歸四逆湯的服用方法是:水煎溫服,取九味藥,用水與清酒各半煎煮,去滓,分五次溫水送服。

本藥不宜空腹用,通常可以在餐後半小時到一小時之內服用,溫開水送服。

用後須知

藥品性狀發生改變時禁止服用。服藥3天症狀無緩解,應去醫院就診。

漏用了當歸四逆湯應該怎麼辦?

如果漏服藥物時間較短,請儘快補服,但如果快到下一次服藥時間(超過兩次正常用藥間隔時間的一半),請跳過此次漏服的劑量,直接於下一次服藥時間服藥。

亦可在發現漏服後立即補服,下次服藥時間依此次服藥時間順延。

切記不可一次服用兩倍劑量,以免引起毒性反應。如果您不能確定服用劑量,請諮詢醫師或藥師。

使用當歸四逆湯過量了應該怎麼辦?

過量服用當歸四逆湯可能導致出汗、噁心、嘔吐或其他反應。

如出現用藥過量,請及時諮詢醫生並採取對應治療措施,詳情請遵醫囑。

當歸四逆湯有哪些不良反應?

尚不明確。如用藥期間出現任何不適,請及時諮詢醫生。

什麼情況下需要立即停止使用當歸四逆湯?

服藥後出現汗噁心、嘔吐症狀或其他身體不適,應停藥觀察。

此外,您可能出現其他的副作用,如果您用藥後感覺不適,請及時告知醫生,醫生會根據不良反應的輕重判斷是否應停藥或採取必要的措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