溪黃草的功效與作用,溪黃草的食用禁忌,溪黃草的食用方法

溪黃草又名熊膽草,屬於寒性味道微苦,主要治療涼血散瘀、清熱利濕。治急性肝炎,急性膽囊炎,痢疾,腸炎,癃閉,跌打瘀腫。溪黃草清熱,利濕,退黃。治急性黃疸型肝炎,急性膽囊炎。溪黃草有效成分溪黃草素A,尾葉香茶菜素A,具有抗癌活性,對人宮頸癌細胞有顯著的抑制作用。

溪黃草的功效與作用:清熱利濕、退黃祛濕、涼血散瘀

溪黃草為多年生草本,根莖肥大,粗壯,莖葉對生,卵圓形或卵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。溪黃草屬長日照植物,喜光照,全草可入藥,具有清熱利濕、退黃祛濕、涼血散瘀的功效。

1、清熱利濕:溪黃草味苦,性寒,有清熱、利濕的功效,對腸炎、痢疾、癃閉(小便不通)等症有一定改善作用。

2、退黃祛濕:溪黃草能清利肝膽濕熱而退黃,故常用於肝膽濕熱之黃疸症。可單用或配茵陳蒿、虎杖、梔子等藥同用,多用於急性黃疸型肝炎、急性膽囊炎而有黃疸者。

3、涼血散瘀:溪黃草有涼血散瘀的功效,與鐵筷子、土一枝蒿等藥材配伍,可緩解跌打損傷、損及經脈或關節致局部瘀腫疼痛。單用溪黃草鮮品搗爛外敷,有散瘀止痛之效。

溪黃草的食用禁忌,溪黃草的食用方法

1、適宜人群:黃疸患者

2、禁忌人群:脾胃虛寒者

3、不宜同食:海鮮,容易出現腹瀉等症狀。

4、食用方法:

泡水:取適量溪黃草放於杯中,用開水燙一遍,然後加入開水浸泡5分鐘即可飲用。

煮湯:將田螺放盆中1~2天,使田螺吐盡泥沙,敲碎田螺尾部,加入適量溪黃草熬煮即可食用。

溪黃草的藥理知識

【中藥名】溪黃草

【別名】熊膽草、血風草、溪溝草。

【來源】唇形科植物線紋香茶的全草。

【產地分佈】生於山坡、路旁、田邊、溪旁、河岸及灌叢中。分佈於福建、臺灣、廣東、廣西、浙江等地。

【採收加工】全年可收割2~3次,鮮用或曬乾。

【性味歸經】性寒,味苦。歸肝經、膽經、大腸經。

【功效與作用】清熱利濕、涼血散瘀。屬清熱藥下屬分類的清熱燥濕藥。

【臨床應用】用量15~30克,煎服;鮮品加倍。現多用治黃疸型肝炎及膽囊炎,無黃疸型肝炎也可治療;痢疾、腸炎、癃閉、小便不利、跌打瘀腫。

【主要成分】主含黃酮苷、酚類、氨基酸、有機酸等。

【使用禁忌】脾胃虛寒者慎服。

【炮製方法】取原藥材,除去雜質,搶水洗淨,潤軟,切成段,乾燥。

溪黃草入藥部位的性狀特點

溪黃草:

莖枝方柱形,密被倒向微柔毛。葉對生,常破碎,完整葉多皺縮,展開後呈卵形或卵狀披針形,長4~12cm,兩面沿脈被微柔毛,葉柄長1~1.5cm。

聚傘花序具梗,由5至多數花組成頂生圓錐花序;苞片及小苞片狹卵形至條形,密被柔毛;花萼鐘狀長約1.5mm,外面密被灰白色柔毛並夾有腺點,萼齒三角形,近等大,與萼筒等長;花冠紫色,長約5.5mm,花冠筒近基部上面淺囊狀,上唇4等裂,下唇舟形;雄蕊及花柱不伸出於花冠。

線紋香茶菜:

莖枝方柱形,具槽,被短柔毛。葉對生,多皺縮,完整葉展開後卵形或長圓狀卵形,長1.5~8.8cm。

上面被具節微硬毛,下麵被具節微硬毛並佈滿褐色腺點;圓錐花序由聚傘花序組成,苞片卵形,被短柔毛;花萼長約2mm,外具串珠狀具節長柔毛,佈滿紅褐色腺點;花冠白色,具紫色斑點,雄蕊及花柱伸出花冠。

溪黃草的注意事項

本品藥性苦寒,脾胃虛寒者慎服。

用藥期間需注意忌食寒涼、生冷食物、忌食辛辣油膩食物,忌煙酒。

妊娠及哺乳期婦女:如果您已經懷孕、計畫懷孕或是在哺乳期,請及時告知醫生並諮詢是否可用中藥治療。

兒童:兒童用藥須在醫生指導和成人監護下進行。

請妥善保存藥材,不要將自己所用藥材給予其他人使用。

忌用銅、鐵器煎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