浮小麥的功效與作用,浮小麥的食用禁忌,浮小麥的食用方法

浮小麥是屬於中藥,浮小麥性味甘涼,其主要功效是能夠除虛熱,而且起到止汗的作用。因此在臨床上經常會使用付小麥來止汗、斂汗,尤其是有一些虛症出現虛汗的情況,出現氣虛自汗,一般就使用浮小麥。陰虛則容易表現出盜汗的情況,也可以使用浮小麥的。

浮小麥的功效與作用:除虛熱、益氣、止汗

浮小麥是一味中藥,性涼,味甘,具有除虛熱的功效,能夠改善陰虛潮熱、勞熱的症狀。浮小麥還可以起到益氣止汗的作用,對於自汗、盜汗有一定的調理效果。另外,浮小麥歸心經,有養心安神的作用,有助於改善睡眠品質,能夠緩解失眠多夢、心悸不安等症狀。

浮小麥的食用禁忌,浮小麥的食用方法

1、適宜人群:陰虛潮熱者、自汗盜汗者

2、禁忌人群:虛脫汗出者

3、不宜同食:威靈仙、生薑、胡椒

浮小麥不宜與威靈仙一起服用,兩者的功效相背,一同服用不利於病症的緩解。浮小麥具有止汗的作用,不宜與生薑、胡椒等具有發汗作用的食物一同進食,以免影響藥效的發揮。

4、食用方法:研末吞服

準備適量的浮小麥,炒焦,研磨成細末,直接吞服即可。另外也可以使用溫水或者米湯送服。

煮茶

取適量浮小麥、麥冬、茯苓,研磨成粉末狀,放入鍋中,加入適量清水,用武火煮沸,再文火煮20分鐘,代茶飲用。

煮粥

準備適量浮小麥、大棗、糯米,分別洗淨,放入鍋中,加入適量清水,熬煮成粥。

浮小麥的藥理知識

【中藥名】浮小麥 fuxiaomai

【別名】浮麥。

【藥用部位】禾本科植物小麥乾癟輕浮的乾燥穎果。

【產地分佈】全國各地大量栽培。

【採收加工】夏至前後,成熟果實採收後,取癟瘦輕浮與未脫淨皮的麥粒,篩去灰屑,用水漂洗,曬乾。

【性味歸經】性涼,味甘。歸心經。

【功效與作用】除虛熱、止汗。屬清熱藥下屬分類的清虛熱藥,或屬收澀藥下屬分類的固表止汗藥。

【臨床應用】內服:煎湯,用量15~30克,或研末;止汗,宜微炒用。主治陰虛發熱、盜汗、自汗。

【化學成分】主要含澱粉、蛋白質、糖類等成分。

【炮製方法】

浮小麥:取原藥材,除去雜質,篩去灰屑,洗淨,撈出,乾燥。

炒浮小麥:取淨浮小麥,置鍋內,用文火加熱炒至棕黃色,取出晾涼。

【使用禁忌】無汗而煩躁或虛脫汗出者忌用。

浮小麥的配伍藥方

①治盜汗及虛汗不止:浮小麥不以多少。文武火炒令焦,為細末,每服6克,米飲湯調下,頻服為佳。(《衛生寶鑒》獨聖散)

②治盜汗:用浮小麥一抄。煎湯。調防風末6克服。(《衛生易簡方》)

③治男子血淋不止:浮小麥加童便炒為末,砂糖煎水調服。(《奇方類編》)

④治髒躁症:浮小麥30克,甘草15克,大棗10枚。水煎服。(《青島中草藥手冊》)

浮小麥的複方製劑

夜寧糖漿

養血安神。用於心血不足所致的失眠、多夢、頭暈、乏力;神經衰弱見上述證候者。

更年安丸

滋陰清熱,除煩安神。用於腎陰虛所致的絕經前後諸證,症見煩熱出汗、眩暈耳鳴、手足心熱、煩躁不安;更年期綜合征見上述證候者。

解鬱安神顆粒

舒肝解鬱,安神定志。用於情志不暢、肝鬱氣滯所致的失眠、心煩、焦慮、健忘;神經官能症、更年期綜合征見上述證候者。

浮小麥鑒別用藥

浮小麥與麻黃根

浮小麥、麻黃根二者同為固表止汗藥,能實衛氣,固腠理,用治氣虛自汗,陰虛盜汗等常配伍使用,協同止汗。

浮小麥味甘性涼,益氣除熱而止汗,且具有扶正祛邪之意,故止虛汗外,又用於勞熱骨蒸。

而麻黃根甘平而澀,斂肺止汗作用較強,為臨床止汗專品。其只具收斂之性,不具扶正作用,故只用於止汗,別無它用。

浮小麥注意事項

表邪汗出者忌用。

用藥期間需注意忌食寒涼、生冷、辛辣、油膩食物,忌煙酒。

妊娠及哺乳期婦女:如果您已經懷孕、計畫懷孕或是在哺乳期,請及時告知醫生並諮詢是否可用中藥治療。

兒童:兒童用藥須在醫生指導和成人監護下進行。

請妥善保存藥材,不要將自己所用藥材給予其他人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