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錦草具有抗菌,消炎,利濕退黃的功效。平時如果出現黃疸,尿血,便血,咳血或者是女性奶汁不下的症狀,都可以服用地錦草進行改善,效果都是挺不錯的。但是地錦草也不是適合所有人去服用的,平時如果有脾胃虛弱,血虛的症狀是不能夠使用地錦草的。孕婦如果使用地錦草,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正確的使用。

地錦草的功效與作用:清熱解毒、散血止血、利濕退黃
地錦草歸大腸經,是一種清熱解毒的藥物,可以治療疫毒之邪或濕熱之邪引起的痢疾,有助於減少毒素在體內的堆積,還能增強機體的免疫力,抑制細菌、病毒的滋生,能較好的緩解裏急後重、腹痛、腹瀉等症狀。地錦草還能消除瘡毒,將新鮮的地錦草搗爛後外敷,可以治療臁瘡、爛瘡、疥癬、風瘡等皮膚疾病。地錦草還有散血止血的作用,由於扭傷、跌打損傷導致局部出現淤血的患者,可以用地錦草來促進淤血的消散,同時還可治療外傷性出血,例如刀傷造成的出血不止。另外,地錦草還能促進膽紅素的代謝與排出,有保護肝臟的作用,可用於治療濕熱黃疸,能起到利濕退黃的功效。
地錦草的食用禁忌及食用方法
1、適宜人群:痢疾患者、跌打腫痛者、熱毒瘡瘍者
2、禁忌人群:血虛無瘀者、脾胃虛弱者、孕婦
3、不宜同食:含金屬離子的西藥
地錦草中含有槲皮素成分,因此在服用期間應該避免與含有鈣、鐵、鎂等各種金屬離子的西藥合用,例如鈣劑、亞鐵製劑等,以免在體內形成絡合物,會影響藥物的吸收與利用,影響治療的效果。
4、注意事項
血虛無瘀及脾胃弱者慎用。
用藥期間需注意忌食寒涼、生冷、辛辣、油膩食物,忌煙酒。
妊娠及哺乳期婦女:如果您已經懷孕、計畫懷孕或是在哺乳期,請及時告知醫生並諮詢是否可用中藥治療。
兒童:兒童用藥須在醫生指導和成人監護下進行。
請妥善保存藥材,不要將自己所用藥材給予其他人使用。忌用銅、鐵器煎藥。
5、食用方法:水煎
準備適量新鮮的地錦草,先放入水中泡洗,再倒入砂鍋中用水進行煎煮,煮好後濾去藥渣,留取藥液飲用即可,也可以酌情加入適量的蜂蜜調服。

地錦草的藥理知識
【中藥名】地錦草 dijincao
【別名】奶漿草、鋪地錦、鋪地紅、草血竭、血見愁、鐵線草。
【英文名】Euphorbiae Humifusae Herba。
【藥用部位】大戟科植物地錦,或斑地錦的全草。
【產地分佈】生於路旁、田間。分佈於全國各地。
【採收加工】夏、秋季采全草,洗淨,曬乾。
【藥材性狀】地錦:常皺縮捲曲,根細小。莖細,呈叉狀分枝,表面帶紫紅色,光滑無毛或疏生白色細柔毛;質脆,易折斷,斷面黃白色,中空。單葉對生,具淡紅色短柄或幾無柄;葉片多皺縮或已脫落,展平後呈長橢圓形,長5~10毫米,寬4~6毫米;綠色或帶紫紅色,通常無毛或疏生細柔毛;先端鈍圓,基部偏斜,邊緣具小鋸齒或呈微波狀。杯狀聚傘花序腋生,細小。蒴果三棱狀球形,表面光滑。種子細小,卵形,褐色。氣微,味微澀。斑地錦:葉上表面具紅斑,蒴果被稀疏白色短柔毛。
【藥理研究】有抗菌和抗寄生蟲及解毒作用;止血效果明顯。
【化學成分】含黃酮類化合物、沒食子酸、內消旋肌醇。葉含肌醇。另含槲皮素、東莨菪素、傘形花內酯、沒食子酸、α-穀固醇等成分。
【性味歸經】性平,味苦、辛。歸肝經、大腸經。
【功效與作用】清熱解毒、涼血止血。屬清熱藥下屬分類的清熱解毒藥。
【臨床應用】用量9~20克,水煎服或入散劑,鮮品30~60克;外用搗敷或研末撒。用治痢疾、腸炎、咯血、尿血、便血、崩漏、瘡癤癰腫。具有抑菌、止血和中和毒素等作用。
【炮製方法】取原藥材,除去雜質,噴淋清水,稍潤,切成2 ~4cm段,乾燥。
【使用禁忌】血虛無瘀及脾胃虛弱者慎服。
地錦草的配伍藥方
①治牙齒出血:鮮地錦草洗淨,煎湯漱口。(《泉州本草》)
②治咽喉發炎腫痛:鮮地錦草15克,鹹酸甜草15克。搗爛絞汁,調蜜泡服,日三次。(《泉州本草》)
③治癰瘡疔毒腫痛:鮮地錦草,洗淨,和酸飯粒、食鹽少許敷患處。(《泉州本草》)
④治風瘡疥癬:地錦草同滿江紅草搗末敷。(《綱目》引《乾坤秘韞》)
⑤治纏腰蛇(帶狀皰疹):鮮地錦草搗爛,加醋攪勻,取汁塗患處。(《福建中草藥》)
⑥治火眼:地錦草熬水洗,或蒸豬肝食。(《貴陽民間草藥》)
⑦治跌打腫痛:鮮地錦草適量,同酒糟搗勻,略加麵粉外敷。(《湖南藥物志》)
地錦草的複方製劑
小兒瀉速停顆粒
清熱利濕,健脾止瀉,緩急止痛,於小兒濕熱壅遏大腸所致的泄瀉,現大便稀薄如水樣、腹痛、納差;小兒秋季腹瀉及遷延性、慢性腹瀉見上述證候者。
腸炎寧片
清熱利濕,行氣。於大腸濕熱所致的泄瀉、痢疾,症見大便泄瀉、或大便膿血、裏急後重、腹痛腹脹;急慢性胃腸炎、腹瀉、細菌性痢疾、小兒消化不良見上述證候者。